2014年互联网广告大盘:预算流向哪里?
2014年,全球互联网广告支出首次突破1500亿美元,其中移动端的占比从上一年的15%跃升至28%。中国市场同样火热,品牌主把近40%的线上预算砸向移动,而程序化购买成为最大推手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移动程序化购买是什么?
一句话解释:用算法实时竞价,把广告精准投给目标受众。
- RTB(实时竞价):毫秒级出价,谁出价高谁展示。
- Private Exchange:优质媒体自建“小圈子”,品牌可提前锁定库存。
- PDB(程序化直接购买):保价保量,适合大预算品牌。
为什么2014年必须玩移动程序化?
用户行为变了
当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突破5亿台,人均每日使用时长170分钟,其中社交、视频、工具三类App吃掉70%注意力。
数据能力爆发
三大运营商开放匿名位置数据,BAT完成账号体系打通,广告主第一次能把“人”而非“设备”作为投放单元。
实战拆解:三步跑通移动程序化
第一步:选对DSP
2014年主流玩家:
- 品友互动——国内最早专注移动DSP,支持深度人群包。
- 易传媒——被阿里收购后,数据与电商无缝打通。
- 谷歌DoubleClick——海外资源丰富,适合跨国品牌。
第二步:数据策略
自问:我的目标人群到底长什么样?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自答:用三方数据交叉验证:
- 一方:品牌CRM里的高价值会员手机号做加密匹配。
- 二方:媒体回传的App安装、活跃、付费行为。
- 三方:TalkingData、AdMaster提供的行业人群包。
第三步:创意与落地页
2014年最有效的移动广告形式:
- 原生信息流:图文+15秒视频,CTR比Banner高3倍。
- 插屏互动:滑动、摇一摇,平均停留时长8秒。
避坑指南:三大常见错误
错误1:只看CPC,忽视后端转化
很多优化师把CPC压到0.3元就庆祝,结果后端ROI不到1。正确姿势:用CPA或oCPM出价,让算法自动找高转化人群。
错误2:人群包太窄
有人把“一线城市+25-30岁+iPhone”作为唯一包,量级跑不出来。建议:核心包+扩展包,用Look-alike放大3-5倍。
错误3:忽略频次控制
同一用户一天被推送8次同款游戏广告,投诉率飙升。设定3次/天上限,超过即自动下线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014经典案例复盘:某美妆品牌双11战役
背景:预算500万,目标ROI≥3。
执行细节
- 人群:近30天搜索过“口红”“粉底”的女性,叠加天猫美妆TGI>120。
- 创意:15秒竖版视频,前3秒展示色号,后12秒真人试色。
- 落地页:一键直达天猫旗舰店,领券按钮悬浮。
结果
曝光1.2亿,点击180万,ROI4.7,新客占比62%。
未来展望:2015年要做什么准备?
2014只是序章,2015将出现两大变量:
- 跨屏ID统一:同一用户手机、PC、电视行为被打通,预算分配更科学。
- 动态创意优化(DCO):根据实时天气、地理位置、库存自动替换素材,点击率再提30%。
给从业者的三点行动清单
- 本周内:拉通CRM与DSP数据,跑第一批Look-alike。
- 本月内:测试至少3套动态创意,记录不同元素CTR。
- 本季度内:建立归因模型,区分程序化与品牌广告的协同效应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