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医疗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合规深耕”,政策始终是那根指挥棒。本文用问答形式,把近十年最常被搜索、最容易踩坑的政策要点一次说透,帮助平台、医生、药企、保险四方快速厘清合规路径。

一、互联网医疗到底归谁管?一张图看懂监管架构
不少创业者以为只要拿到工商执照就能开干,结果上线三天就被约谈。核心原因在于没搞清“多头监管”格局:
- 国家卫健委:负责诊疗科目、医师资质、处方流转;
- 国家药监局:盯紧网售药、医疗器械、疫苗冷链;
- 国家医保局:决定线上支付、定价、报销目录;
- 网信办/公安部:关注数据出境、个人信息、三级等保。
自问:我只做健康咨询,不涉及药和医保,是不是就安全了?
自答:只要页面出现“诊断”“处方”“治疗”字样,就自动落入卫健委监管范围,健康咨询的“避风港”瞬间失效。
二、牌照清单:开诊所、卖药、做医保结算分别需要什么证?
1. 线上诊疗牌照
必须同时满足“三证合一”:
-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(诊疗科目须含“互联网医疗”);
- 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证(实体医院增项或独立设置);
- 医师电子化注册(多点执业备案至该平台)。
2. 网售处方药
2022年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》落地后,门槛陡升:
- 平台需取得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》(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);
- 处方药展示页必须先方后药,禁止开架自选;
- 冷链品种需配备实时温控追溯系统,数据保存五年。
3. 医保在线支付
目前仅开放复诊场景,且需通过省级医保信息平台接入:

- 平台先申请医保定点互联网医院资质;
- 医师需开通医保电子凭证,处方流转至定点药房;
- 患者支付时系统自动区分医保目录内外,自费部分可用数字人民币、微信、支付宝。
三、数据合规:三级等保、个人信息保护、数据出境评估一个都不能少
2023年《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》实施后,互联网医疗平台面临更细颗粒度的合规要求:
- 敏感个人信息(如基因检测、HIV结果)需单独告知并取得明示同意;
- 服务器部署在境内云,且通过网络安全三级等保测评;
- 向境外提供数据时,年累计超过10万人或1TB即触发安全评估。
自问:使用境外SaaS做AI辅助诊断,数据不出境是否就合规?
自答:只要境外供应商能远程访问数据库,即被视为“数据出境”,必须走标准合同或安全评估程序。
四、常见违规场景与处罚案例
场景一:AI替代医生开处方
2023年某头部平台用算法自动生成处方,被北京市卫健委罚款30万元并暂停医保结算。
场景二:药师不在岗审核处方
广东某连锁药房因“系统默认通过”被药监局认定为假药销售,直接吊销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。
场景三:健康商城捆绑销售保健品
页面弹窗“购买维生素享极速问诊”被认定为变相诊疗,罚款并下架产品。

五、如何快速完成合规自查?一张清单带走
- 资质层:打开国家卫健委官网“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”,输入机构名称即可核验牌照真伪;
- 医师层:登录“医师电子化注册系统”,确认多点执业备案日期与执业范围;
- 数据层:用“个人信息合规审计工具”扫描APP,重点看第三方SDK是否超范围收集IMEI、MAC地址;
- 支付层:对照省级医保目录,检查药品通用名、剂型、规格是否一字不差。
六、未来三年政策风向预测
结合国家卫健委《“十四五”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》与医保局《DRG/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》,可提炼出三条主线:
- 线上首诊将在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病领域试点,但需接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;
- 电子处方流转全国统一编码,跨省医保实时结算成为可能;
- AI辅助诊断需通过二类医疗器械注册,未经审批的算法模型不得用于临床决策。
自问:中小平台是否还有生存空间?
自答:政策并非“一刀切”,县域医共体、专科联盟、处方流转平台三大赛道仍有窗口期,关键是绑定实体医院做“合规背书”。
政策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,但会为提前准备的人亮起绿灯。把今天的清单打印出来贴在工位,每周打钩一项,半年后你会感谢那个提前行动的自己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