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,全球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市场经历了一场“过山车”式的行情。上游产区气候异常、下游汽车与轮胎需求分化、宏观流动性收紧,共同把橡胶价格推至四年低位。本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拆解当年供需、政策、价格三大维度,帮你快速看懂2013橡胶行业的真实面貌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013年全球橡胶供应为何突然过剩?
答案:主产国集中开割、库存周期叠加、天气好于预期。
- 泰国、印尼、越南三国合计产量占全球70%,2010-2012年胶价高位刺激新增种植面积在2013年集中释放。
- 2012年底全球港口隐性库存约45万吨,2013年三季度已升至78万吨,增幅73%。
- 厄尔尼诺现象推迟,东南亚主产区降雨均匀,单产提高5%-8%,进一步放大供应。
中国需求真的在下滑吗?
答案:轮胎产量仍在增长,但增速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,且重卡替换胎需求锐减。
- 配套市场: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2200万辆,乘用车配套胎需求同比增长9.6%。
- 替换市场:受国四排放推迟、物流景气度下降影响,重卡销量同比下滑21%,直接导致全钢胎替换需求萎缩。
- 库存传导:轮胎企业成品库存天数由45天升至62天,倒逼原料采购放缓。
橡胶价格2013年到底跌了多少?
以沪胶主力合约RU1401为例:
时间节点 | 价格(元/吨) | 环比跌幅 |
---|---|---|
2013年2月高点 | 26780 | - |
2013年4月 | 19850 | -25.9% |
2013年7月 | 17200 | -35.8% |
2013年12月收盘 | 18760 | -30.0% |
同期泰国RSS3现货FOB报价从3.25美元/公斤跌至2.30美元/公斤,跌幅29%。
---政策救市为何效果有限?
泰国收储计划
2013年1月泰国政府宣布斥资150亿泰铢收储20万吨,但实际执行不足12万吨,因财政压力及国内胶农抗议,收储价2.7美元/公斤远低于当时现货,胶农惜售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复合胶标准调整
中国质检总局8月发布《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》,拟将天然橡胶含量上限由95%降至88%,一度引发市场炒作,但年底未正式实施,预期落空。
---合成橡胶对天然橡胶的替代有多快?
2013年丁二烯价格暴跌45%,带动顺丁橡胶BR9000与天然橡胶价差倒挂最高达2800元/吨,轮胎厂配方中天然橡胶占比由65%降至58%,替代量约35万吨。
---2013橡胶行业有哪些隐藏亮点?
- 乳胶制品出口:马来西亚医用手套出口额增长14%,对浓缩乳胶需求形成支撑。
- 绿色轮胎:欧盟标签法第二阶段实施,低滚阻轮胎渗透率提升,带动溶聚丁苯橡胶需求增长12%。
- 期货市场:上期所推出夜盘交易,日均成交量从32万手增至58万手,产业客户套保比例提高。
2014年初行业预期如何?
多数机构判断:
- 供应端:泰国北部进入停割期,印尼受落叶病影响减产5%-7%,短期供应压力缓解。
- 需求端:中国重卡库存周期见底,春节后补库或带动天然橡胶需求环比回升10%。
- 价格区间:RU1405合约主流预期17500-20500元/吨,底部较2013年有所抬升。
2013年的橡胶行业用一句话概括:供应端“天帮忙”,需求端“人乏力”,价格一路向南。但危机中亦孕育转机,绿色轮胎、乳胶制品、期货工具三大变量,为下一轮周期埋下伏笔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