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中国模具行业在“中国制造2025”与全球工业4.0的双重驱动下,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升级的拐点。本文围绕“2016模具行业现状如何”与“未来五年模具市场趋势”两大核心疑问,拆解数据、案例与政策,帮助从业者看清方向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016模具行业现状如何?
1. 产业规模:增速放缓但总量创新高
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16年全国模具销售额约2300亿元,同比增长5.8%,增速较2015年下降2.3个百分点。虽然增速放缓,但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级,表明行业进入“稳量提质”阶段。
2. 区域分布:长三角、珠三角双核驱动
- 长三角:上海、苏州、宁波三地贡献了全国42%的精密模具产能,汽车轻量化模具占比超过55%。
 - 珠三角:深圳、东莞以消费电子模具为主,华为、OPPO的金属中框模具订单推动当地企业毛利率提升3-5个百分点。
 
3. 技术升级:3D打印与高速铣削成标配
2016年,国内30%的骨干模具企业引入金属3D打印技术,用于随形冷却水道模具制造,注塑周期平均缩短18%;高速铣削设备保有量突破1.2万台,加工精度达到±0.005mm。
未来五年模具市场趋势
1. 需求端:新能源汽车与医疗模具爆发
工信部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》提出,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5%,对应电池壳体、电机铁芯模具需求年复合增长20%;医疗领域,新冠后PCR检测盒、呼吸机模具订单激增,2021-2025年医疗模具市场规模预计从80亿增至200亿。
2. 供给端:智能化工厂渗透率超50%
2025年前,头部模具企业将完成“数字孪生+柔性产线”改造:
- 数字孪生:通过虚拟调试减少试模次数40%;
 - AGV物流:模具零件转运效率提升60%;
 - AI质检: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识别准确率≥99%。
 
3. 竞争格局:两极分化加剧
未来五年,行业将呈现“强者恒强”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第一梯队:如东江集团、格力模具等,通过并购整合,2025年市场份额或达15%;
 - 中小厂商:聚焦细分领域(如咖啡机模具、电子烟外壳),以“快反+低价”生存。
 
自问自答:从业者最关心的3个问题
Q1:2016年模具企业利润率为何普遍低于8%?
答:原材料(进口SKD61钢材)价格波动大,占成本35%;同时主机厂压价,导致“增产不增利”。解决方案:采用国产替代材料(如抚钢FS413),并通过DFM设计减少钢材浪费。
Q2:未来五年哪些岗位最缺人?
答:
- 模具数字孪生工程师:需掌握UG/NX+Moldflow+Python,年薪30万+;
 - 精密抛光技师:光学模具镜面加工需求激增,高级技师月薪2.5万仍一人难求。
 
Q3:中小企业如何切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?
答:避开电池大厂(如宁德时代),转攻二线车企(如哪吒、零跑)的中小批量模具(如充电桩壳体),采用铝镁合金压铸工艺,单套模具价格15-20万,回款周期仅60天。
政策红利:2025年前的关键窗口
2023年发布的《模具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明确:
- 对采购五轴加工中心的企业给予20%补贴(上限500万);
 - 建立国家级模具检测中心,降低企业认证成本30%;
 - 推动模具钢国产化,2025年替代率目标70%。
 
风险提示:警惕三大陷阱
- 盲目扩产:2024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可能回落至15%,需预留20%产能弹性;
 - 技术跟风:并非所有模具都适合3D打印,如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仍以铸造为主;
 - 汇率波动:日元贬值导致日本模具降价10%,出口型企业需锁定远期结汇。
 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  			
    		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