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卖O2O在2016年究竟火到什么程度?
2016年,中国外卖O2O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700亿元,同比增长55%。北上广深日均订单量超过400万单,渗透率最高的城市达到7.2%,相当于每14个人就有1人当天点过外卖。饿了么、美团外卖、百度外卖三足鼎立,合计市占率超过90%。

外卖平台如何盈利?拆解四大现金流模型
1. 抽佣:最直观的收入来源
平台向入驻商户收取15%–22%的订单抽佣,头部品牌议价能力强,可压至12%;中小商家普遍在18%以上。以一份客单价45元的订单为例,平台可稳拿6.75–9.9元。
2. 广告:竞价排名与流量变现
- 关键词竞价:商户出价高即可出现在搜索前3位,单次点击费用1.5–3元
- banner轮播:首页黄金位置日租金5000–20000元,节假日翻倍
- 满减补贴位:平台补贴部分成本,商户买曝光,日均带来30%–50%增量订单
3. 配送费:动态调价提升毛利
2016年夏季,三大平台同步试点“高峰溢价”:雨天、午餐时段每单加收2–5元,溢价部分平台与骑手3:7分成,平台额外增加0.6–1.5元毛利。
4. 供应链金融:用数据做“隐形银行”
平台依据商户流水发放T+1结算贷款,年化利率12%–15%,低于传统小贷5–8个点。饿了么“饿了么贷”上线半年放款20亿元,坏账率仅0.8%。
烧钱大战为何停不下来?
用户端:补贴是留存的核心手段
2016年Q3,美团外卖平均每单补贴4.7元,饿了么5.2元,百度外卖6.1元。补贴换来DAU(日活)增长:美团从1200万冲到1800万,增幅50%。
商户端:独家签约锁住供给
平台推出“独家返佣”:签署排他协议可返3%–5%佣金。2016年底,Top连锁品牌60%与单一平台深度绑定,中小商户75%被迫“二选一”。

配送成本到底能不能降?
众包 vs 专送:两种模式的账本
模式 | 单均成本 | 时效 | 覆盖半径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专送 | 7–9元 | 30分钟 | 3公里 | CBD、高校 |
众包 | 5–6元 | 45分钟 | 5公里 | 郊区、夜间 |
饿了么通过“蜂鸟众包”将配送成本从8.3元降至6.1元,降幅26%;美团在“美团专送+众包”混合调度下,成本同步下降18%。
2016年的三大转折点
1. 百度外卖掉队:战略摇摆的代价
百度外卖曾靠白领市场占据25%份额,但2016年Q4因缩减补贴,市占率跌至17%,订单量环比下滑12%,为后来的并购埋下伏笔。
2. 美团点评合并:结束双补贴
合并后双方“停火”,补贴率从15%骤降至8%,美团外卖在2016年12月首次实现城市级盈利,北京、上海单日净利润超百万。
3. 政策收紧:食品安全成高压线
2016年10月《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》实施,平台需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,饿了么下线8000家无证商户,短期订单波动3%,但用户投诉率下降40%。
未来盈利的三大猜想
猜想一:会员制能否跑通?
美团试水“外卖会员”,月费15元享6张5元无门槛券,测算显示用户月均下单频次从4.2次提升到6.8次,ARPU值增长38%。

猜想二:即时零售会颠覆外卖吗?
饿了么与屈臣氏、7-11合作,30分钟送美妆、日用品,客单价68元,毛利25%,高于餐饮18%。2016年即时零售订单占比5%,预计2020年可达20%。
猜想三:无人配送能省多少?
美团在朝阳大悦城测试无人车,单均成本2.8元,仅为人工的35%,但受限于政策与路况,大规模商用仍需3–5年。
给中小商户的三条生存建议
- 错峰出餐:利用平台“闲时补贴”,11:00前、14:30后订单抽佣降至12%
- 爆款引流:设置1–2款超低毛利套餐,拉高店铺排名,带动高毛利菜品销售
- 私域沉淀:随餐附赠微信二维码卡片,引导用户进群,复购率可提升25%
评论列表